找到相关内容182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新世纪佛教新风貌--由上海玉佛禅寺谈起

    、衰老、孤儿、寡母等不幸者的奉献精神,不仅是佛教慈悲情怀的流露,也体现出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舍己为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尊严。这种奉献精神有巨大的幅射力,对推动整个社会关心、帮助贫病者,...

    觉 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4752838.html
  • 捧出佛家人文主义宝藏!

    捧出佛家人文主义宝藏!  ---中华文化大启蒙书之二  人文主义原为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当代冲破教会束缚、摆脱神学统治而兴起的一种文化思潮,并为宗教改革和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思想武器。《大英百科全书!》曰:今日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都是在寻求人在思想与精神上异于禽兽的理由,所诉求的终极领域是人类的理智,而非任何外在的权威,是指任何以人类福利为本位的观点和态度。故理性、平等、自由等思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3155220.html
  • 略述“临终关怀”与“临终助念”

    严重,由此必然引发所谓的“临终关怀”问题。为此,基于基本的人道主义,必须开展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的研究。当然,现代社会已经开始从医学、护理、心理、社会、伦理、慈善等诸多方面,对...

    王孺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85459074.html
  • 从社会和谐看民族宗教工作

    社会稳定的力量。特别是在近现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运动中,宗教界的主流是爱国的,起了积极配合的作用。我国民族宗教文化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文化宽容精神,它为现代社会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15659825.html
  • 现阶段中国社会基本伦理问题与佛教善恶原则

    这里布施和利行,体现了一种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在社会存在贫富差别悬殊、弱势群体生存艰难的情况下,对于协调人际关系,缓和人群之间的矛盾,化解社会动乱、危机,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六度的“度”是济度、到彼岸的...

    马新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1560234.html
  • 二战后的亚洲佛教

    陷于难以排遣的困惑、彷惶和寂寞中,最后投身于宗教的怀抱。在这些新兴佛教教团中影响最大的创价学会与灵友会。他们既把佛教当作一种新人道主义的基础,坚信它可以创造出有能力应付现代发展的新型人;也强调理性作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70160638.html
  • 中国佛教戒律及其伦理意义

    的表现。四摄体现了一种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这对于社会存在贫富悬殊、弱势群体生存艰难的情况下,对于协调人际关系,缓和人群矛盾,化解社会动乱,都是有积极意义。六度,指大乘菩萨从生死轮回之此岸抵达涅槃寂静之...

    袁升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23461576.html
  • 佛教对中国伦理学的影响

    社会伦理道德提供了许多积极的思考,如一阐提成佛说,表明有罪众生虽然犯有严重过失,但不失其人性的尊严,因而应该给予起码的人道主义关怀等。   (二)因果报应学说   所谓因果报应学说,也称万有因果律,...

    道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94761950.html
  • 情系佛教教育 致力僧才培养——记广东尼众佛学院院长宏慧大和尚

    ,才能圆满菩萨道。所以我们要将佛法运用到实实践当中,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任劳任怨,济贫救苦,广作饶益事,以嘉惠众生。这不仅是佛教慈悲情怀的流露,也体现出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

    惟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15662585.html
  • “往生咒”与人间佛教

    人道主义,要求人们“对一切众生伸出慈爱之手,解苦恼者之忧,施贫困者所需,与患病者以药”(道端良秀‘中国佛教和社会福利事业’载‘法音&...

    郑僧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62363772.html